(相关资料图)
农村有一个奇怪的现象,上过大学的男生过年回家总是沉默寡言,而那些早早出去打工的孩子回家后却很热情。这种现象并不是个例,而是普遍存在的社会现象,值得我们深入探究。 在农村中,有一个奇怪的现象:上过大学的年轻人和那些早早出去打工的孩子回到老家后表现不同。前者通常沉默寡言、不愿意交流,而后者则热情大方。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?
首先,工作经验是一方面的原因。早早出去打工的孩子在城市里经历了很多挑战,积累了丰富的工作经验和人际关系。相比之下,农村大学生刚刚毕业,缺乏实际工作经验,可能感到不自在和紧张。此外,理想与压力也是影响因素之一。农村大学生承担的期望更多来自家庭、亲戚和社会,压力较大。早早出去打工的孩子,期望值较低,更容易适应家乡的生活。
其次,生活方式也是重要因素。农村大学生习惯宅在家里看书或上网,不太擅长与人交流,回到家乡时会感到不自在。相反,那些早早出去打工的孩子习惯于在外面社交和玩乐,并已经适应了城市文化,在家乡的交际环境中更加得心应手。
另外,教育背景也是重要的考虑因素。上过大学的农村孩子往往在学习成绩上表现较好,但他们经常接受到的一句话是“你要好好读书,将来别想父母这么辛苦”。这种说法使得他们更容易静下心来好好读书,但也可能导致性格变得内向和听话。在成长过程中,他们缺乏与父母交流的机会,与父母之间的关系日渐疏远,甚至有些孩子父母长期在外地打工,家里只有老人说得上话,使得他们更加孤独和失去了被爱的能力。
此外,能否上大学不仅与智商有关,还与性格和态度相关。小时候胆子大、喜欢捣蛋的孩子,往往不太听父母的建议,对待学习的态度比较随意。而上过大学的农村孩子,父母和亲戚往往认为他们是优秀的孩子,这会导致内心既有优越感又有自卑感。
所以,当农村大学生回到家乡时,他们已经看到了城市和农村之间的差距,对于家乡的一切都不再感兴趣。大学教给学生的人生规划让他们意识到要在城市里闯荡,父母和家乡的亲戚帮不上忙,甚至会给出错误的决定。虽然应该更体恤父母的辛苦,但大学生并不会觉得自己高人一等,反而更加沉默。
对此,你怎么看?